張占斌詳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在何處——財務部投稿
Date:2021-3-8 15:05:27Hits:0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在“十四五”時期,該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如何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又該如何開篇?圍繞這些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新發展階段的“新”體現在哪里?
張占斌:新發展階段之“新”體現在新基礎上。當前,我們已經站在了“十三五”全面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歷史起點上。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 1 億多市場主體和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擁有 9 億多勞動力和 1.7 億多各類人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發展階段之“新”體現在新形勢上。新形勢使我國進入了當前“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際形勢看,一方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世界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從國內形勢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持續提升,經濟長期向好??傮w來看,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的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赊D機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新發展階段之“新”體現在新任務上。新任務凸顯于“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新發展階段的任務,主要是指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 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帶來的一系列新任務。這些發展目標、發展任務,體現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帶來的發展要求,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帶來的更高水平發展要求,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變化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發展要求。
新發展階段之“新”體現在新主題上。在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將貫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高質量發展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在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如何理解新發展格局?
張占斌: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后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是“十四五”時期開新局的重大戰略舉措。黨中央在2020年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在過去持續探索的基礎上,對以往各種政策構想和戰略思維所進行的全面提升和綜合。新發展格局的理論與新常態理論、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高質量發展理論一脈相承。
新發展格局不是對過去發展戰略的否定,而是在新發展階段對發展戰略的提升和深化。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順應經濟發展規律,著眼于發揮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投資需求潛力巨大等發展優勢,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的,是對既有發展戰略的提升和深化。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并不意味著不重視對外開放,也不是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度收縮,也不意味著要擠壓或放棄國際大循環,而是在更高水平融入國際經濟循環體系的同時,從我國國情出發,遵循大國經濟發展規律,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分工和技術創新的發展推動國際分工和國際技術創新的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一個全局性的戰略決策,也是一個著眼長久的戰略決策。應當認識到,發展國內大循環,不是要讓各地搞區域內循環或產業內循環,而是要促進各個地區、各個產業之間的分工協作和貿易流通,暢通整個國民經濟循環,就好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中長期問題、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國家整體性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加速變化的必然選擇,而不是應對某個局部、某一問題的被動之舉。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也就是說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靠自主創新來提升我國的科技含量和產業水平,確保國家產業和經濟安全。但是也要注意一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就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復建設,專盯“高大上”項目,不顧客觀實際和產業基礎,搞成了爛尾項目。這方面過去是有教訓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是什么?如何貫穿好這條主線?
張占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边@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于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均達到新高度。我們要全面理解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貫穿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對于明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實現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意義。這里所說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講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包括方方面面的高質量發展,只有方方面面都能夠高質量發展,才有助于經濟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笆奈濉睍r期,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呢?那就必須要按照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我們必須從根本宗旨上、從問題導向上、從憂患意識上把握新發展理念,推動觀念、制度、體制、動力的深刻變革和發展格局、經濟體系、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任務有哪些?如何劃重點?
張占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展望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提出了新形勢下經濟什么樣的發展、如何發展這個重大問題。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無論是從可持續發展來看,還是從大國發展優勢來看,還是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來看,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有效促進消費,推動經濟供需循環暢通,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成為必然選擇和關鍵舉措。這件事情做得好,我們就把自身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了,也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有利于牽引世界資源的配置。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要把握好這一原則,把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作為重點。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我國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中等收入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實體經濟,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國家門檻也必須依靠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在于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在于激發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傮w看,我國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市場準入與退出渠道還不暢通,市場競爭還不充分,市場競爭無序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領域價格尚未理順,生產要素市場發展相對滯后,要素流動仍受到多方面限制?!笆奈濉睍r期,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強化產權保護,避免劣幣驅除良幣,完善市場競爭的基礎性制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大任務。當前我們要補齊農業經濟發展全局中薄弱環節的短板,不斷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把化解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作為工作重點。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是經濟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對于幅員遼闊的中國,解決可能產生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和問題,對于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進一步增強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的協同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走以人為本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強調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關系。綠色發展,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與自然相和諧的發展。我們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經驗。我們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要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更加積極有為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要加快制度性開放的進程,打造引領中國開放的自貿港自貿區,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我國提出暢通國內大循環,那么,國內大循環的“堵點”或者難點主要有哪些?又該如何打通?
張占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如何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本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并帶動世界經濟復蘇,既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在新開局中必須面對的歷史環境和重要任務。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的血脈,著力打通各環節堵點。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包括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暢通內循環必須著力打通國民經濟循環體系中各環節的堵點。
在生產環節,要通過科技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特別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特別是要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在分配領域,重點是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更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時也要考慮一些相關的方面的問題,比如金融與實體經濟如何更好的結合的問題,也就是說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避免西方國家資本嚴重逐利,金融寡頭、金融壟斷帶來的結構性難題。我們要從我國實際出發,發展普惠金融,為改善民生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在流通領域,重點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以系統的觀念來整體考慮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統籌海陸空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配合、相互促進,以智能交通改造傳統的交通方式,降低整體物流運輸成本,建設交通強國。
在消費環節,重點是擴大消費需求,完善消費政策,促進消費升級和釋放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如何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張占斌:要培育引領發展的強勁動力,構建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增強整體發展的綜合效能,構建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堅持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構建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開放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促進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共享發展體制機制。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
轉自:《中國經濟網》